公司理财
哪些因素影响基金回报
更新时间:2011-04-08
为什么手中基金在指数飞涨时,净值增长迟缓,反而震荡行情中表现靓丽?影响基金回报的因素,是基金公司还是基金经理人?或因股票仓位不同?
持股比例道理很简单。仓位80%的股票基金,和不允许投资股票的货币市场基金相比,谁的回报更好?这个答案不是绝对的,牛市里股票基金可赚得盆满钵满,但熊市里却难说。请教一下2004年买基金的朋友,在后来的1年多时间里,是不是多数做了“套中人”。而同期正是货币基金大热之时,因为它至少没有出现亏损,且基本还有2%以上的年收益。
就持股高低而言,收益和风险依次为:股票型基金>平衡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货币市场基金。
用一些数据,可以对持股比例的影响,看得更直观一些。2006年市场上涨行情中,沪深300指数上涨121.02%,开放式股票型基金涨121.4%,开放式股债平衡型基金涨112.46%,开放式债券型基金只涨20.92%。但在2004年4月至2005年6月市场下跌行情中,上证指数下跌42.69%,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下跌20.42%,开放式股债平衡型基金下跌17.74%,开放式债券型基金仅下跌4.79%。
市场表现除了货币基金和中短债基金与股市绝缘外,多数基金业绩会随市场变化而变化,逆势飞扬的基金固然也有,但要完全脱离大环境不太可能。就像再牛的基金,在2004年的低迷市中也不可能做出2006年的业绩。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市场热点轮动,即便都是股票型基金,但因不同的投资策略,各基金表现也迥异。如2006年下半年大盘蓝筹行情中,但凡仓位中有当时价值低估的大盘股,这样的基金在后来几个月行情中的业绩,想不好都难。而同期一些限于契约要求只能投资中小盘股票的基金,就只能暂时郁闷一下了,像跟踪中小板指(3912.392,54.06,1.40%)数的中小板ETF,在那样如火如荼的行情中,也只好望“牛”兴叹。当然很快风水轮流转,今年以来它的表现就远超大盘股基金了。 哪些因素影响基金回报 能否不被"卖还是不卖"困扰
影响基金回报的因素,是基金公司还是基金经理人?还是因股票仓位不同?仓位95%的股票基金,和不允许投资股票的货币市场基金相比,谁的回报更好?这个答案不是绝对的,牛市里股票基金可赚得盆满钵满,但熊市里却难说。请教一下2004年买基金的朋友,在后来的1年多时间里,是不是多数做了“套中人”。而同期正是货币基金大热之时,因为它至少没有出现亏损,且基本还有2%以上的年收益。
就持股高低而言,收益和风险依次为:股票型基金>平衡型基金>债券型基金> 货币市场基金。
用一些数据,可以对持股比例的影响,看得更直观一些。2006年市场上涨行情中,沪深300指数上涨121%,开放式股票型基金涨121%,开放式股债平衡型基金涨112.46%,开放式债券型基金只涨20%。但在2004年4月至2005年6月市场下跌行情中,上证指数下跌42%,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下跌20%,开放式股债平衡型基金下跌17%,开放式债券型基金仅下跌5%。
市场表现除了货币基金和中短债基金与股市绝缘外,多数基金业绩会随市场变化而变化,逆势飞扬的基金固然也有,但要完全脱离大环境不太可能。就像再牛的基金,在2004年的低迷市中也不可能做出2006年的业绩。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市场热点轮动,即便都是股票型基金,但因不同的投资策略,各基金表现也迥异。如2006年下半年大盘蓝筹行情中,但凡仓位中有当时价值低估的大盘股,这样的基金在后来几个月行情中的业绩,想不好都难。而同期一些限于契约要求只能投资中小盘股票的基金,就只能暂时郁闷一下了,像跟踪中小板指数的中小板ETF,在那样如火如荼的行情中,也只好望“牛”兴叹。当然很快风水轮流转,今年以来它的表现就远超大盘股基金了。 哪些因素影响基金回报(下)
三、基金经理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有高下之分,所以不同基金经理掌管同一只基金,也可能业绩悬殊。很多新基金在发行时,都会把基金经理,尤其是明星基金经理的过往业绩,作为金字招牌来宣传。这一招是很奏效的,虽然过往业绩不能代表未来,但至少一定程度证明了基金经理的管理水平。
当然,由于基金本身的设计不同,基金经理对基金的影响力也很不一样。像指数基金,它的投资对象绝大部分都要限于目标指数的样本股,如ETF基金,甚至要求持股比例跟样本股的权重尽量一致,这对基金经理的发挥空间就所剩无几了。需要投资特定领域的行业基金也是这个道理。
四、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建议首先考虑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可经常流动,但基金公司不会变。一个投研流程完善且严谨的基金公司,不会因基金经理出走而让基金成为“孤儿”。在选股投资的成熟体制下,能尽最大可能让基金业绩得到延续和复制,这对保障基金持有人的投资预期最为关键。
较严谨的投研流程是这样的,一般基金公司会设立一个股票池,在1400多只股票中选取200只左右,进入一级股票池。这200只左右的股票是经过券商行业研究员推荐,基金公司自身研究员调研后决定出来。然后在此基础上设立核心股票池。公司旗下基金就从股票池中选取股票作为投资标的,基金经理可能有一些偏好和个人判断,但权力有限。没有进入股票池的上市公司,则无法得到垂青。
五、交易成本每次交易有千分之一交易成本,这要从基金资产中提取。换手率越高,交易成本越高,这对基金净值是无形的蚕食。“指数基金之父”约翰·博格尔认为,指数基金战胜主动型基金(非指数股票基金)是应有之义,因前者不需太多换手,交易成本低得可怜。
除了上述提到的5个主要因素,基金规模也会影响回报。就目前市场而言,业内比较统一的看法是,50亿元左右的基金规模比较标准。此外,管理人的道德风险也不能忽视。 决定基金业绩的主要四大因素
决定基金业绩的主要因素
1、资产的配置。
基金配置中股票比例越高,其承担的风险越高,收益或损失也可能越大。在2006年市场上涨的行情中,沪深300(行情论坛)指数上涨121.02,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上涨121.4%,开放式偏股型混合基金上涨112.46%,开放式债券型基金只上涨20.92%。2004年4月至2005年6月在市场下跌的行情中,上证指数(行情论坛)下跌42.69%,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下跌20.42%,开放式偏股型混合基金下跌17.74%,开放式债券型基金仅下跌4.79%。
2、市场大势的表现。
衡量市场涨跌的指标是比较基准的变化。多数基金业绩随市场变化而变化,潮起潮落,水涨船高。能够很好拟合比较基准,并保持风格稳定的基金就是好基金。
3、基金经理的选股和择时能力。
基金经理挑选到好的股票,抓住合适的入市时机,能极大地提高基金的收益。只有合理战胜比较基准的基金经理才有贡献。
4、交易成本的控制。
每次交易都有交易成本,这些成本要从基金资产中提取。好的基金应该减少操作,以低换手率来维护投资者利益,而不好的基金往往通过频繁交易进行波段操作。换手率越高,交易成本越高。 震荡行情中如何投资基金 几种牛市中常用的策略
长期持有一个基金
这在金融环境不断完善的市场中,可能是不错的基金投资策略。首先长期持有可避免频繁操作的交易成本,更可减免赎回费用,无形中有了更多回报。其次股票型基金因其不同的投资组合和策略,在相同市场中有不同收益。基金的表现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有其周期性。长期持有可稳定地获得平均收益,做到“不踏空”。简单的操作方式也可减少在投资上所花的时间和精力。
固定比例投资组合
基金有股票型,债券型,货币市场型。股票型基金又分为成长型、收入型、平衡型。不同的分类表明不同的风险和收益。当觉得未来经济形势不明朗或风险相对较大时,可采取固定比例投资组合方式。可根据选择3至5个不同类型的基金,并确保其中有1至2个债券型或货币市场型基金,这样可有效避免股市剧烈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具体操作上也有两种不同方法,一种是固定比例金额,一种是固定比例份额。前者用相同数量资金购买不同种类基金,后者用资金购买不同种类,但份额相同的基金。从效果看两者差别不大。只是前者相对于后者而言略微保守一点。
定期定额投资
大多数投资者对此有所了解,即定期投入相同金额购买同一种基金。这种方式可降低投资基金的平均成本,优点是股市波动较大但涨幅不明显时,也可获取不错收益。无须亲自操作,有类似强制储蓄的功能,可有效减少冲动消费,并坐享收益。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都不宜频繁操作。基金投资中不存在所谓短线操作,因投资基金相对于股票有较高的交易成本,同时基金的净值波动也不会象股票那样剧烈,因此投资基金一般要持有一段时间才能获取预期收益。基金投资策略也因人而异,无好坏之分,只有适合自己才是好的策略。而且不必拘泥于一种策略。 基金的操作技巧
“在去年的牛市行情中,九成基民都赚了钱,基金如今已经成为家庭储蓄外最大的金融资产。特别是最近大盘在突破3000点后,一路冲高3300点,看着上证指数不断创出新高,基民们的心里是又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账户里基金市值在不断地增长,担心的是哪天市场突然跌下来,到时候账面上的财富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但是基民们是否想过,真的必须要忍受这样的折磨吗?能不能不被“卖还是不卖”这个问题所困扰呢?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我们来谈谈投资操作中的大忌——跟风操作。投资于股市、基金,赚钱的不二法则都是低吸高抛,但实际上做波段看上去很美,操作起来却是异常艰难。由于心理因素影响,一般投资人难免会跟风操作,在高点时跟风买热门,遇到下跌信心低迷,认为大势已去,认赔抛出。
想避免跟风操作,其实有很多成熟的方法可以借鉴。多元化的资产配置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资产配置的一个基本原理是各资产之间的联动关系不一样,使各资产的风险可以相互抵消。就基金的投资而言,因为不同的品种如股票型、平衡型、债券型乃至货币型基金“涉市”的程度大不相同,采取组合投资的方式可减小投资人整体的投资风险,减少整体价格波动,因而减少跟风操作。
还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可以避免过多的跟风操作,这个办法特别适合新入市的投资者和年轻人,这就是定期定额投资。比如说,每月在固定时间投入1000元在一只基金上,当基金净值高的时候,买入的基金份额少一些;当基金净值低的时候,买入的基金份额就会多一些,这样就很自然地形成了“逢高减筹,逢低加码”的投资策略。既避免在高点时的集中进入,又可积少成多,为将来大笔的支出或养老医疗做准备。
最后一点,就是做好长期投资的准备。在A股市场长线看好的情况下,大家不妨为自己设定一个中长期投资目标,如子女教育、养老等。由于理财的目标是用于未来长期的大额支出,不需要在短期内支取,所以就可以很有耐心地等待。只要把投资时间放得足够长,不要每天担心净值的微小波动,投资会成为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
基金是长线投资的品种,不仅在牛市是这样,在熊市也是如此。对于投资者来说,关键在于选择一个好的公司,有一个稳定而优秀的投资团队,其次做好长线持有的准备,收益率都会是不错的。
持股比例道理很简单。仓位80%的股票基金,和不允许投资股票的货币市场基金相比,谁的回报更好?这个答案不是绝对的,牛市里股票基金可赚得盆满钵满,但熊市里却难说。请教一下2004年买基金的朋友,在后来的1年多时间里,是不是多数做了“套中人”。而同期正是货币基金大热之时,因为它至少没有出现亏损,且基本还有2%以上的年收益。
就持股高低而言,收益和风险依次为:股票型基金>平衡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货币市场基金。
用一些数据,可以对持股比例的影响,看得更直观一些。2006年市场上涨行情中,沪深300指数上涨121.02%,开放式股票型基金涨121.4%,开放式股债平衡型基金涨112.46%,开放式债券型基金只涨20.92%。但在2004年4月至2005年6月市场下跌行情中,上证指数下跌42.69%,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下跌20.42%,开放式股债平衡型基金下跌17.74%,开放式债券型基金仅下跌4.79%。
市场表现除了货币基金和中短债基金与股市绝缘外,多数基金业绩会随市场变化而变化,逆势飞扬的基金固然也有,但要完全脱离大环境不太可能。就像再牛的基金,在2004年的低迷市中也不可能做出2006年的业绩。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市场热点轮动,即便都是股票型基金,但因不同的投资策略,各基金表现也迥异。如2006年下半年大盘蓝筹行情中,但凡仓位中有当时价值低估的大盘股,这样的基金在后来几个月行情中的业绩,想不好都难。而同期一些限于契约要求只能投资中小盘股票的基金,就只能暂时郁闷一下了,像跟踪中小板指(3912.392,54.06,1.40%)数的中小板ETF,在那样如火如荼的行情中,也只好望“牛”兴叹。当然很快风水轮流转,今年以来它的表现就远超大盘股基金了。 哪些因素影响基金回报 能否不被"卖还是不卖"困扰
影响基金回报的因素,是基金公司还是基金经理人?还是因股票仓位不同?仓位95%的股票基金,和不允许投资股票的货币市场基金相比,谁的回报更好?这个答案不是绝对的,牛市里股票基金可赚得盆满钵满,但熊市里却难说。请教一下2004年买基金的朋友,在后来的1年多时间里,是不是多数做了“套中人”。而同期正是货币基金大热之时,因为它至少没有出现亏损,且基本还有2%以上的年收益。
就持股高低而言,收益和风险依次为:股票型基金>平衡型基金>债券型基金> 货币市场基金。
用一些数据,可以对持股比例的影响,看得更直观一些。2006年市场上涨行情中,沪深300指数上涨121%,开放式股票型基金涨121%,开放式股债平衡型基金涨112.46%,开放式债券型基金只涨20%。但在2004年4月至2005年6月市场下跌行情中,上证指数下跌42%,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下跌20%,开放式股债平衡型基金下跌17%,开放式债券型基金仅下跌5%。
市场表现除了货币基金和中短债基金与股市绝缘外,多数基金业绩会随市场变化而变化,逆势飞扬的基金固然也有,但要完全脱离大环境不太可能。就像再牛的基金,在2004年的低迷市中也不可能做出2006年的业绩。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市场热点轮动,即便都是股票型基金,但因不同的投资策略,各基金表现也迥异。如2006年下半年大盘蓝筹行情中,但凡仓位中有当时价值低估的大盘股,这样的基金在后来几个月行情中的业绩,想不好都难。而同期一些限于契约要求只能投资中小盘股票的基金,就只能暂时郁闷一下了,像跟踪中小板指数的中小板ETF,在那样如火如荼的行情中,也只好望“牛”兴叹。当然很快风水轮流转,今年以来它的表现就远超大盘股基金了。 哪些因素影响基金回报(下)
三、基金经理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有高下之分,所以不同基金经理掌管同一只基金,也可能业绩悬殊。很多新基金在发行时,都会把基金经理,尤其是明星基金经理的过往业绩,作为金字招牌来宣传。这一招是很奏效的,虽然过往业绩不能代表未来,但至少一定程度证明了基金经理的管理水平。
当然,由于基金本身的设计不同,基金经理对基金的影响力也很不一样。像指数基金,它的投资对象绝大部分都要限于目标指数的样本股,如ETF基金,甚至要求持股比例跟样本股的权重尽量一致,这对基金经理的发挥空间就所剩无几了。需要投资特定领域的行业基金也是这个道理。
四、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建议首先考虑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可经常流动,但基金公司不会变。一个投研流程完善且严谨的基金公司,不会因基金经理出走而让基金成为“孤儿”。在选股投资的成熟体制下,能尽最大可能让基金业绩得到延续和复制,这对保障基金持有人的投资预期最为关键。
较严谨的投研流程是这样的,一般基金公司会设立一个股票池,在1400多只股票中选取200只左右,进入一级股票池。这200只左右的股票是经过券商行业研究员推荐,基金公司自身研究员调研后决定出来。然后在此基础上设立核心股票池。公司旗下基金就从股票池中选取股票作为投资标的,基金经理可能有一些偏好和个人判断,但权力有限。没有进入股票池的上市公司,则无法得到垂青。
五、交易成本每次交易有千分之一交易成本,这要从基金资产中提取。换手率越高,交易成本越高,这对基金净值是无形的蚕食。“指数基金之父”约翰·博格尔认为,指数基金战胜主动型基金(非指数股票基金)是应有之义,因前者不需太多换手,交易成本低得可怜。
除了上述提到的5个主要因素,基金规模也会影响回报。就目前市场而言,业内比较统一的看法是,50亿元左右的基金规模比较标准。此外,管理人的道德风险也不能忽视。 决定基金业绩的主要四大因素
决定基金业绩的主要因素
1、资产的配置。
基金配置中股票比例越高,其承担的风险越高,收益或损失也可能越大。在2006年市场上涨的行情中,沪深300(行情论坛)指数上涨121.02,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上涨121.4%,开放式偏股型混合基金上涨112.46%,开放式债券型基金只上涨20.92%。2004年4月至2005年6月在市场下跌的行情中,上证指数(行情论坛)下跌42.69%,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下跌20.42%,开放式偏股型混合基金下跌17.74%,开放式债券型基金仅下跌4.79%。
2、市场大势的表现。
衡量市场涨跌的指标是比较基准的变化。多数基金业绩随市场变化而变化,潮起潮落,水涨船高。能够很好拟合比较基准,并保持风格稳定的基金就是好基金。
3、基金经理的选股和择时能力。
基金经理挑选到好的股票,抓住合适的入市时机,能极大地提高基金的收益。只有合理战胜比较基准的基金经理才有贡献。
4、交易成本的控制。
每次交易都有交易成本,这些成本要从基金资产中提取。好的基金应该减少操作,以低换手率来维护投资者利益,而不好的基金往往通过频繁交易进行波段操作。换手率越高,交易成本越高。 震荡行情中如何投资基金 几种牛市中常用的策略
长期持有一个基金
这在金融环境不断完善的市场中,可能是不错的基金投资策略。首先长期持有可避免频繁操作的交易成本,更可减免赎回费用,无形中有了更多回报。其次股票型基金因其不同的投资组合和策略,在相同市场中有不同收益。基金的表现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有其周期性。长期持有可稳定地获得平均收益,做到“不踏空”。简单的操作方式也可减少在投资上所花的时间和精力。
固定比例投资组合
基金有股票型,债券型,货币市场型。股票型基金又分为成长型、收入型、平衡型。不同的分类表明不同的风险和收益。当觉得未来经济形势不明朗或风险相对较大时,可采取固定比例投资组合方式。可根据选择3至5个不同类型的基金,并确保其中有1至2个债券型或货币市场型基金,这样可有效避免股市剧烈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具体操作上也有两种不同方法,一种是固定比例金额,一种是固定比例份额。前者用相同数量资金购买不同种类基金,后者用资金购买不同种类,但份额相同的基金。从效果看两者差别不大。只是前者相对于后者而言略微保守一点。
定期定额投资
大多数投资者对此有所了解,即定期投入相同金额购买同一种基金。这种方式可降低投资基金的平均成本,优点是股市波动较大但涨幅不明显时,也可获取不错收益。无须亲自操作,有类似强制储蓄的功能,可有效减少冲动消费,并坐享收益。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都不宜频繁操作。基金投资中不存在所谓短线操作,因投资基金相对于股票有较高的交易成本,同时基金的净值波动也不会象股票那样剧烈,因此投资基金一般要持有一段时间才能获取预期收益。基金投资策略也因人而异,无好坏之分,只有适合自己才是好的策略。而且不必拘泥于一种策略。 基金的操作技巧
“在去年的牛市行情中,九成基民都赚了钱,基金如今已经成为家庭储蓄外最大的金融资产。特别是最近大盘在突破3000点后,一路冲高3300点,看着上证指数不断创出新高,基民们的心里是又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账户里基金市值在不断地增长,担心的是哪天市场突然跌下来,到时候账面上的财富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但是基民们是否想过,真的必须要忍受这样的折磨吗?能不能不被“卖还是不卖”这个问题所困扰呢?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我们来谈谈投资操作中的大忌——跟风操作。投资于股市、基金,赚钱的不二法则都是低吸高抛,但实际上做波段看上去很美,操作起来却是异常艰难。由于心理因素影响,一般投资人难免会跟风操作,在高点时跟风买热门,遇到下跌信心低迷,认为大势已去,认赔抛出。
想避免跟风操作,其实有很多成熟的方法可以借鉴。多元化的资产配置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资产配置的一个基本原理是各资产之间的联动关系不一样,使各资产的风险可以相互抵消。就基金的投资而言,因为不同的品种如股票型、平衡型、债券型乃至货币型基金“涉市”的程度大不相同,采取组合投资的方式可减小投资人整体的投资风险,减少整体价格波动,因而减少跟风操作。
还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可以避免过多的跟风操作,这个办法特别适合新入市的投资者和年轻人,这就是定期定额投资。比如说,每月在固定时间投入1000元在一只基金上,当基金净值高的时候,买入的基金份额少一些;当基金净值低的时候,买入的基金份额就会多一些,这样就很自然地形成了“逢高减筹,逢低加码”的投资策略。既避免在高点时的集中进入,又可积少成多,为将来大笔的支出或养老医疗做准备。
最后一点,就是做好长期投资的准备。在A股市场长线看好的情况下,大家不妨为自己设定一个中长期投资目标,如子女教育、养老等。由于理财的目标是用于未来长期的大额支出,不需要在短期内支取,所以就可以很有耐心地等待。只要把投资时间放得足够长,不要每天担心净值的微小波动,投资会成为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
基金是长线投资的品种,不仅在牛市是这样,在熊市也是如此。对于投资者来说,关键在于选择一个好的公司,有一个稳定而优秀的投资团队,其次做好长线持有的准备,收益率都会是不错的。
上一篇文章:
富人理财习惯:能保住本钱就是赚钱
下一篇文章:
投资优化策略 30万元让你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