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400-885-0909

创新

深度变革与创新突破——2025年中国行业媒体高质量发展创新案例全媒体传播建设类案例解析

更新时间:2025-07-28

深度变革与创新突破

——2025年中国行业媒体高质量发展创新案例全媒体传播建设类案例解析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战略部署,为新时期主流媒体奋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行业媒体是新闻战线一支重要的方面军,与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共同构建了立体化、多层次的主流舆论格局,正经历着从“相融”到“变革”的质变飞跃。2025年中国行业媒体高质量创新案例征集活动中入选的13件全媒体传播建设类案例,集中展现了行业媒体在平台矩阵构建、行业资源挖掘、跨界传播等方面的探索成果。这些案例展示出的创新价值和示范意义,为行业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路径参考。

传播矩阵的立体化布局:从单一平台到全域覆盖

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首要解决的是传播渠道的覆盖面和渗透力问题。本次案例中,各行业媒体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平台入驻,而是致力于构建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的立体化传播矩阵,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纵向贯通与横向联动的矩阵架构成为显著特征。中国自然资源报社打造的“三位一体”全媒体传播矩阵颇具代表性,其纵向建立部-省-市三级联动的政务新媒体矩阵,横向联合中央主流媒体、各部委官方新媒体等平台形成跨界协作网络。同时整合自然资源领域专家资源构建智库矩阵创新知识传播形态。这种“三维矩阵”体系确保了政策信息从发布到解读再到落地的全链条覆盖,截至2024年底,其账号粉丝量突破4500万,年阅读量近10亿次,充分证明了结构化矩阵的传播效能。同样,中国石油报社构建的“22234588”新媒体矩阵涵盖34个平台账号,形成十一大业务线,基本实现7×24小时不间断对外发布新闻,全媒体覆盖人群超1亿,2024年全平台阅读量超44亿。新媒体矩阵建设助力打造“有趣、有料、有品、有效”的作品,筑牢意识形态阵地。全方位立体信息传播网络的构建使中国石油集团新媒体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取得跨越式发展,稳居中国企业500强新媒体指数榜前列。

       平台差异化运营策略是这些获奖案例的又一显著特点。公安部新闻传媒中心根据不同平台特性实施精准投放:微信公众号讲述深度报道和警民故事,产出43篇10万+爆款稿件;视频号聚焦现场纪实,其中展现交警接力救援被飞镖扎眼女童的视频以多角度呈现救援的真实现场,结合同期声震撼,引发社会关注,播放量破千万。同时还产出28条超百万播放量视频;微博端则通过话题互动提升大众参与度,#公安机关深入开展冬季行动#话题展现了人民公安守护社会安宁和群众幸福的使命担当,阅读量近784万。这种基于平台特性的内容定制策略,既体现了“公安部新闻传媒”账号矩阵的权威性与专业性,更有效提升了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赋能新媒体宣传矩阵,打造出新时代公安舆论主战场。
       中国工商出版社打造的市场监管半月沙龙全媒体传播矩阵同样注重平台差异化。以微信公众号为核心发布权威信息、政策解读等专业内容,同时与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联动拓展以矩阵式布局适应不同平台的不同用户群体特征,实现信息的多渠道传播和覆盖。形成“1+3+5+N”的市场监管全媒体传播体系,全网粉丝逾200万,年度阅读量超3亿。市场监管半月沙龙在市场监管领域的信息传播、舆论治理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全域平台覆盖使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在本次案例中有突破性进展。中国气象报社构建“1+3+N”国际传播阵地,挺进国际舆论主战场,让中国气象形象的对外传播内容被“听得见”、能“听得懂”、愿“听得进”。以中国气象局英文网为龙头,精心运维推特(X)、脸书(Facebook)、照片墙(Instagram)三个海外社交媒体账号,并打通多个平台渠道,与世界气象组织、各国气象机构建立联动机制。其策划制作的《瓦里关曲线——为了地球的明天》中英文双语宣传片在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建站30周年暨青藏高原温室气体与气候变化国际学术交流会上播放,展现了中国气象工作者的精神风貌,获得与会外国嘉宾的好评。中国气象报社不断讲好中国气象故事,强化国际传播阵地建设,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气象科技能力和全球担当。中国环境报社策划推出“秀美中国”大型网络直播活动,用镜头生动展示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经验、做法及成效,使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破圈出海。同时中国环境报账号在YouTube、Facebook等平台发布秀美中国第五期“长江故道听鹿鸣”系列视频吸引了海外观众对江豚及长江生态保护的关注和支持,诠释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加深了海外受众对中国生态保护工作的认知,提升了中国在生态保护领域的国际形象。

行业资源的深度激活:从内容聚合到知识服务

行业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深厚的专业积淀和行业资源。本次案例显示,一些行业媒体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信息传递,而是向知识服务等更高价值领域延伸,将行业资源转化为可持续的内容生产力。

垂直领域深耕在这些案例中表现突出。中国海洋石油报社立足能源行业特色,培育海洋石油工业新闻策源地实践探索,每逢重大工程项目,利用现场采访报道与后方创新加工,全方位向公众展示海洋石油工业的“大国重器”。打造“碳客Lab”垂直媒体和“蓝海周刊”等媒体产品,同时组建融媒体报道团队围绕行业热点做专做深。这种垂直深耕策略使专业内容既有深度又有温度,保障对内容质量的高标准审核,实现信息发布权威、准确、有增量,展现“专而精”的新闻报道,凸显了行业媒体的不可替代性。中国税务报抖音号同样聚焦财税垂直领域,紧跟财税热点,并运用大数据分析用户需求,实现数据驱动下的精准选题。制作的《你几岁退休?男职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对照表》等系列短视频精准触达目标受众,单条播放量超1400万次,展现了垂直内容的强大吸引力,在提高内容传播效率的同时增强了用户的参与感,形成良好的与公众互动氛围。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推出的“脱薄争先检阅台”融媒体报道栏目深耕强基工作,采用通讯稿、记者手记、思维导图、短视频等多元的产品形态,在报纸、视频号等全平台深刻展示薄弱法院的脱薄之路,高度注重强基导向。此次报道活动获得学习强国平台专题集纳推荐,在政法系统内取得了良好的反馈,营造出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知识服务产品化是资源深度开发的创新路径。中国文物报社建设的“中国文化遗产传播中心”积极推动网络视频领域文化遗产传播,首创“多位一体”功能矩阵,整合六大板块形成全周期服务体系。其中通过文博行业培训资源整合内容,打造出博物馆行业级培训平台,累计服务近万名从业人员,实现了从“内容传播”到“知识服务”的价值跃升。中国能源传媒集团打造的能源中国客户端建立数字媒体时代的新型产业阵地,链接国家能源局“政府信息公开”“在线办事”等政务服务功能,为用户打造集合咨询获取、政务服务、互动交流于一体的能源行业信息服务平台,体现了“新闻+政务服务”的深度融合趋势。

跨界融合的生态构建:从行业传播到社会共享

本次入选案例有一个显著特点是行业媒体积极突破边界,通过跨界合作构建多元共生的传播生态,将专业内容转化为社会影响力,实现了从行业传播到社会共治的功能拓展。

大众关心就是行业所想。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打造的政务新媒体平台“中国铁路”自上线运营以来,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聚焦铁路权威新闻的同时围绕旅客关心的内容积极科普、在线解答。特别聚焦社会两类人群:学生旅客和老年旅客,相应推出学生优惠票购票指南、学生资质核验、老年旅客预约详细流程等内容。同时对网民关注的铁路相关问题进行正面引导,澄清互联网上的不实传言,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这一系列举措切实增强了公众对中国铁路的信任度,营造出铁路与旅客之间良好的互动氛围。

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实现双赢。中国航天报社“航天观观”团队凭借创新的航天内容和多样的直播形式成功破圈,使航天文化走进大众视野。“航天观观”利用其强大的传播能力为各类相关大赛及会议提供直播服务,成功将流量变成实际的经济收益。除此之外,团队积极探索“科普+电商”模式,采用知识带货路线,通过直播带货销售航天文创等产品,30多场带货直播销售额超30万元,实现商业变现与文化传播的双赢。这一项目也为行业发展开辟新路径,是媒体行业在数字化时代的创新突破。

2025年中国行业媒体高质量发展创新案例中全媒体传播建设类案例展现出各行业媒体专业的新闻视角、突出的行业影响力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随着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行业媒体必将在专业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舆论引导和社会服务功能,为各行各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撑和舆论保障。

行业媒体的全媒体传播建设是根植于本行业的专业特点并在服务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的。我们看到了行业媒体在移动传播时代突破自我,向内改革的决心与魄力,以自我革命精神推动变革的重大举措。我们也深刻意识到行业媒体系统性变革过程中仍有较大的挑战,如何面对舆论竞争格局、人工智能冲击、数字经济时代新运营模式等仍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变革永远是进行时,我们相信行业媒体在立足专业领域的基础上,坚守行业公信力,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增强技术驱动力,营造开放共生的全媒体环境,必将取得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重大突破。



上一篇文章: 已经是第一篇了!
下一篇文章: 解锁理想变革与创新思维密码

  1. 数千种标准化、
    全行业的企业服务产品
  2. 专业服务+PQV
    服务过程可视化系统
  3. 知企“123”计划,
    没有最快,只有更快
  4. 大平台,更诚信,
    节省采购服务成本看得见

扫一扫咨询
知企网微信官方客服

客服热线:400-885-0909

24小时在线咨询

*我们将对您的号码严格保密,请放心使用

扫码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