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 通讯录管理
- 文件同步
- 办公软件
- 局域网搭建
-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 邮件服务器
- VPN/PPTP项目
- pos系统(销售点)
- 数据取证软件
- 任务/项目管理
- 电子政务
- OA办公/协作平台
- MySQL衍生版
- 企业ERP
- 版本控制系统
- 文档管理
- SIP项目
- 监控软件
- 数据保护
- 教育教学
- CRM
- 管理软件
- 其他软件
- 教学科研相关
- FTP服务器
- DNS服务器
- 基础软件
- 地理信息系统GIS
- 代理服务器软件
- 系统网络
- 软件开发
- 安全保密
- JMS/消息中间件
- 电子电路设计软件
- 网站建设
- 金融、财务系统
- 行业专用
- 400电话
- BI商业智能
- 数据库驱动程序
- 数据库服务器
- 操作系统工具
- 目录服务LDAP
- HTTP服务器
- 数据库建模
- 网络推广
- DHCP软件
- 虚拟机
- 流媒体服务器
- 企业搜索引擎
- 电话/通讯/IM聊天
- XMPP即时通讯
- 信息化
信息化
上海医保信息昨中断20分钟 突增数据致系统瘫痪
上海医保信息系统昨天上午出现了约20分钟的故障,这是近5年来最长一次全市性的医疗信息系统故障。所幸,本市各级医院大多经受住了20分钟的信息应急实战考验,就诊秩序仍属平稳。
今年3月的高峰比以往增加1/3
故障时间是在上午9点10分至9点30分之间,医保信息系统的故障意味着全市医保病人均无法刷卡看病。接报后,仁济医院门诊办公室主任陈尉华立即赶往门诊大厅,短短几分钟路,他走得很紧张:“信息瘫痪,门诊会不会乱?”
每年,医保的年度结算都是从4月1日开始计入,为了搭上前一个医保年度的末班车,3月历来是配药就诊的高峰期,而今年的情况似乎更为严重。
市医保局统计:3月以来,医保交易量急剧增加,比以往的高峰增加了1/3。以往的高峰是每天100万笔,本周以来,数字激增到130万笔—140万笔。
如同高速公路堵车一样,突然激增的数据堵塞了医保的信息系统,使得系统网络瞬间瘫痪。市医保局负责信息系统的秦德林工程师表示:“发生故障后,我们立即启动了应急系统,重新优化配置了信息资源,才使得系统得以恢复。”
应急及时门诊总体稳定20分钟,让许多人急出一声冷汗,像陈尉华这样的大医院门诊办公室主任、医院信息中心的人员,都是最着急的人。“我们各个岗位的人都出来了,有拿喇叭解释的,有维持秩序的,有查原因的……”陈尉华说。六院门急诊部主任陶敏芳也说:“我们有一套系统,一旦出事,所有的人都要到位,信息要即刻通知到医生,确保医生正常为病人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是如此。斜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吴克明说:“根据卫生局的要求,我们已经打算重新启用原始的人工付费方式。”启用人工付费,就是医院先收费,让病人先看病,以后再计入医保账户之内。市医保局人士表示:“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会按照最优惠的方式结算,确保病人不损失。”
在昨天的20分钟里,各级医院的应急预案都起到了相应的作用。但陈尉华至今心有余悸:“如果信息瘫痪时间再长一点,就诊人群的心理就会发生很大变化,焦虑情绪可能蔓延,后果也许会比现在要糟糕。”
医务人员推测就诊高峰的由来
为什么今年的就诊高峰这样明显呢?
63岁的郑云琴是赶着配药的人之一,她算了这么一笔账:“我每年医保账户里会存入1120元,这笔钱看完后,需要自费支付300元,随后才能进入共付段,按比例报销。”如果4月1日之前不多配点药,郑云琴看病就要使用新一年账户内的钱,要想再进入共付段,就得再付300元。“算来算去,还是提前开药更划算。”
这样的心理在每年3月就诊小高峰中非常普遍,但今年还有一个特别的原因。吴克明在患者中做了一些调查,他说:“今年赶着配药的人中,有许多恐慌的情绪。”
两周之前,吴克明就听一些老年患者在传,说新医改来了,医保付费的方式要变了。老人们担心未来自付段要提前。“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声音。”吴克明劝了很多病人,但仍有个别人不太愿意相信。
硬件系统和“软件”政策均需优化
秦德林透露,随着医保的覆盖面日益增加,对于信息的压力仍超出了当年的想象。根据新的医保方案,农村合作医疗等也将推广实时结算,这对医保信息系统必将提出更高的要求。
除了技术领域,患者和医务人员对政策的稳定性和科学性也提出了建议:“希望医保的结算方法可以更简单一些,对于自费段、共付段的设计也能更优化些。”“可否不要再出现‘年度结算’这样的时间节点,而是更加平稳地过渡?”医务人员和患者都希望政府部门是否可以考虑更为自然、更科学的转换体系,不要人为地造成小高峰。
上一篇文章:
《2010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发布集中阐述信息化建设
下一篇文章:
物联网“联”上菜篮子 记者实地体验江苏数字化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