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引导基金是指由政府出资设立,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参与的政策性基金,该类基金按照市场化方式管理运营,旨在重点扶持特定行业和特定地区。相比于过往财政对产业无偿拨款的消耗性、分散性资金投放,政府引导基金着眼于“引导”,落脚于“基金”,即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引导资金投向区域重点发展产业,是一种财政资金的创新使用方式,能够更好地起到支持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优化营商环境等作用。
回顾短短二十多年间政府引导基金的变迁,依次经历了探索起步(2002—2007年)、快速发展(2008—2016年)、规范发展(2017年至今)三个阶段,经历了我国政府引导基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时至今日,政府引导基金已经成为中国创投领域最大的LP群体。国家级政府引导基金最早可追溯到1999年,当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首期中央财政拨款10亿元,由科技部主管,财政部监管,通过无偿资助、贷款贴息和资本金投入三种方式(初期主要通过前两种方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2008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联合制定的《关于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范设立与运作的指导意见》,为政府引导基金的组织和设立奠定了法律基础。2014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成倍扩大中央财政新兴产业创投引导资金规模,加快设立国家新型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完善市场化运行长效机制,实现引导资金有效回收和滚动使用,破解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会议强调了政府引导基金的市场化运行长效机制,重视市场机制的作用。至此,全国掀起了设立政府引导基金的新高潮。一般定义下的国家级政府引导基金主要指由财政部联合部委共同设立的引导基金,引导基金资金来源于中央财政。根据发起主体不同,国家级政府引导基金可分为国资委发起、各部委主导、各央企主导三类。本篇主要汇总了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政府引导基金(主要集中在前两类)和部分央企主导的国家级相关基金。主要包括诚通系、国新系。根据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在国资委与国有企业之间增设一个“隔离层”,形成“国资委—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国有企业”的三层监管体系。目前在中央企业层面,国资委已经选择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诚通)和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国新)2家企业作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试点。2018年7月,《国务院关于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出台,明确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功能定位包含股权运作、基金投资、培育孵化等。2016年2月,中国诚通被确定为中央企业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中国诚通先后牵头组建了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简称:国调基金)和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简称:混改基金)两支国家级基金。国调基金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先后分为两期,均为公司制,成立时间分别为2016和2021年,并在当年完成基协备案,规模分别为829亿和737亿,注册地分别为上海和无锡,两期基金管理人为诚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国诚通全资子公司)。基金由中国诚通牵头(30%),携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招商局、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石化、神华集团、中国移动、中国中车、中国交建等。基金重点投向战略投资、转型升级、并购重组、资产经营等四大领域,投资方式一是直投股权投资和跟投,二是参股子基金,三是债权投资。混改基金由国务院批准设立,规模707亿,公司制基金,成立时间2020年,注册地上海,管理人诚通混改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国诚通全资子公司)。基金由中国诚通牵头(34%),携手中建材联合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长江三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等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社会资本等共同发起。采取股权投资等形式,聚焦核心领域和核心技术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强的境内外非国有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助力做强做优做大国资国企、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培育产业链“链主”、做大做强产业链,推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2016年初,中国国新被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确定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设立以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简称:国风投基金)为核心,包括国新国同基金、国新央企运营投资基金、国改双百发展基金、国改科技基金在内的国新基金系。国风投基金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公司制基金,成立于2016年,基金备案时间2019年,规模1020亿,注册地深圳,管理人国新风险投资管理(深圳)有限公司(中国国新三级子公司)。基金由中国国新牵头(35%),联合建信资本、太平洋资管、建信信托以及深圳投资控股公司出资设立,主要投资于企业技术创新、产业升级项目。基金已投中船重工、中油资本、中电港、昆船智能、中国海防,以及中金资本等子基金。国新国同基金、国新央企运营投资基金、国改双百发展基金、国改科技基金属于央企发起的国家级相关基金(详见第三部分)。中央企业乡村产业投资基金全称为中央企业乡村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根据国家脱贫攻坚战略需要而发起设立的。方案由国务院批复,国务院国资委牵头,财政部参与发起,92家中央企业共同出资设立。基金规模332亿元,管理人为国投集团下属企业国投创益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设立时间2016年10月,主要投资资源开发、产业园区建设、新型城镇化发展,适当投资养老、医疗、健康等民生产业,并以采购原材料、提供产品或服务等产业链带动方式服务于欠发达地区发展。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将中央财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央基建投资资金等合并使用设立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基金成立理事会,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国资委及主要社会出资人组成理事会,其中,发改委和财政部分别提名理事会的理事长、常务副理事长,理事会办公室设在发改委高新技术司。基金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定了中金、盈富泰克和国投创合三家进行平行管理。中金启元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有限合伙)成立于2016年,营业期限10年,规模257亿元,管理人中金佳成,出资人包括财政部、建信信托、社保基金,以及湖北、江苏、浙江等地方平台。国投创合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成立于2016年,规模103亿元,营业期限10年,出资人包括财政部、国投集团、交银国际、建信信托、中邮证券等央企和金融机构。盈富泰克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成立于2016年,规模56亿元,营业期限10年,出资人包括财政部、深圳、安徽、河南等地方平台。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发起,联合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工银瑞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其他投资主体共同出资设立。一期基金成立于2015年5月,规模220亿元,管理人国投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注册地上海,营业期限10年。二期基金成立于2019年6月,规模498亿元,管理人国投招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期限10年,注册地江苏南京。基金旨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重点产业布局调整、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是按照《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要求,于2015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定位于充分发挥中央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和乘数效应,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共同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股权投资规模,支持实体经济、促进创新创业。基金成立于2020年5月,为公司制,注册资本357亿元,母基金管理人为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有限公司(基金和管理人同一主体)。基金成立理事会,由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工商总局等五部委组成。基金出资人包括财政部、中国烟草、上海国盛、中国人寿等,以及成都、合肥等地方平台。已投包括国中创投、东方富海、清控银杏、毅达资本、中芯聚源、联想创投、同创伟业、中信建投、海通开元、达晨、IDG、经纬中国等子基金。2014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其中提出要设立国家产业投资基金。基金经国务院批准设立,采用公司制,共分两期,一期成立于2014年,规模987亿元,出资人包括财政部、国开金融、中国烟草、亦庄国投、中国移动、华芯投资等。二期成立于2019年,规模2041亿元,出资人包括财政部、国开金融、中国烟草、上海国盛、电信、联通、中国电子等。管理人华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国开金融大股东),存续期10年,投资期5年,回收期5年。基金以直接股权投资为主,不做风险投资,不投研发期的企业,重点投资集成电路产业链从设计、制造到封装各个环节中的骨干企业。基金管理人设立投资决策委员会,一般项目经投资决策委员会决策同意即可,重大项目还需要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进行核准。基金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由财政部联合中国中车、中国烟草总公司、宇通集团等19家企业于2019年11月发起设立,为公司制,注册资本1472亿元,管理人与基金同一主体,主要围绕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力装备、高端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和元器件、关键仪器仪表、航空航天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等领域的成长期、成熟期企业。基金的成立是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举措,同时也积极响应了11月15日15部门印发的《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基金对外投资包括四川、重庆、湖北、湖南等当地基金以及央企背景管理人成立的基金、部分直投项目。中国政企合作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由财政部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共同发起设立。设立时间2016年3月,规模1800亿元,管理人中国政企合作投资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主要通过股权、债权、担保等方式,为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专项规划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其他重大项目中的PPP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国家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有限责任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由财政部、国防科工局联合发起,中航牵头设立,设立时间2018年12月,规模510亿元,管理人惠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第一大股东中航工业)。基金出资人包财政部、中航工业、航天、航发、兵器、中船、中核等12家军工央企以及四川、吉林、湖北等地方平台,投资方向是军工企事业单位改制、军工装备、军工资产证券化、军民融合技术,以及军工国企改革。已投包括军工央企、地方子基金及直投项目。基金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的有关要求,经国务院批准,由财政部、农业农村部、招商局集团共同发起设立。成立时间2017年11月,规模100亿元,管理人为招垦资本(招商局),出资人包括财政部、北大荒投资、农业银行、招商局等,投资聚焦消费品升级、农产品流通、农业科技信息三大领域,已投包括海南、广西、重庆等地方子基金。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的政策背景包括2011年7月财政部印发《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2014年9月科技部与财政部联合印发《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设立创业投资子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基金设立于2015年,由国家科技风险开发事业中心进行基金的日常管理,设理事会为决策机构。基金无实体公司或合伙企业,出资由国家科技风险开发事业中心拨款。基金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分为三种形式,一是参股设立子基金,二是贷款风险补偿,三是绩效奖励。基金主要用于支持转化利用财政资金形成的科技成果,包括国家(行业、部门)科技计划(专项、项目)、地方科技计划(专项、项目)及其它由事业单位产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装置及其系统等,已投子基金包括国投创业、海尔资本、唐兴资本等近30支。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是由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上海市共同发起设立,国务院授权财政部履行国家出资人职责,财政部委托上海市承担基金管理的具体事宜。基金成立于2020年,规模885亿元,公司制,出资人包括财政部、国有银行、能源集团、上海国盛、四川、江西、云南、湖南、湖北、浙江等地方财政厅。基金主要聚焦长江流域经济带设立子基金和直投项目。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有限合伙)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设立时间2017年3月,由国家网信办和财政部共同发起,规模301亿元,营业期限15年,管理人为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穿透后为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出资人包括财政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工银瑞信、农银汇理等。基金重点关注互联网基础关键技术与设施、网络安全、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网络信息服务等领域,筛选符合国家战略、前景良好的网信企业,助力数字经济发展基金。已投包括奕斯伟等60余项目。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有限合伙)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由财政部、商务部和招商局资本发起设立,设立时间2017年11月,规模100亿元,营业期限15年,管理人招商局资本,出资人包括财政部、招商证券,以及广西、江苏、深圳、厦门等地方平台。基金投向符合条件的服务贸易企业,具体是指在《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国际服务贸易统计监测制度>的通知》统计范围,符合《服务出口重点领域指导目录》(22个服务出口重点领域)、《服务外包产业重点发展领域指导目录》(23个服务外包重点发展领域)、《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目录》(2015-2016年共有139个项目)列明的重点领域的服务贸易企业。已投包括江苏、广西等地方子基金,以及若干直投项目。基金根据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设立。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及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二期(有限合伙)为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专门支持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国家级政府投资基金。基金由中宣部和财政部共同发起设立,目标规模500亿元。一期成立时间2011年9月,规模61亿元,管理人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银投资第一大股东),出资人包括财政部、中银投资、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有限公司、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二期成立时间2020年11月,规模317亿元,管理人中国文化产业投资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学习出版社有限公司第一大股东),出资人包括财政部、上海国盛集团、广州城投、象屿集团、安徽文投、曲江金控、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山东齐鲁汇鑫文化发展公司等。基金主要聚焦新闻出版发行、广播电影电视、文化艺术、网络文化、文化休闲及其细分文化及相关行业等领域。
